记得第一次听说"九洲"这个词,是在初中历史课上。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圆圈,分成了九块:"《禹贡》记载,茫茫禹迹,画为九州..."粉笔灰簌簌落下时,我望着窗外梧桐树的影子,突然觉得这些带着数字的地名特别像武侠小说里的秘境。
一、从课本到江湖的奇妙转折
真正让我着迷的,是高中时在旧书摊翻到的那本《山海经校注》。泛黄的纸页间,青丘之国的九尾狐、昆仑虚的西王母,与记忆中的"冀州""兖州"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说来也巧,就在那个周末,我在网吧玩到款叫《九州缥缈录》的游戏——当加载界面浮现出"豫州驿站""扬州商会"的选项时,手指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。
- 2003年:学校图书馆借到《中国古代地理志》
- 2005年:收集齐《九州幻想》杂志创刊号
- 2008年:在洛阳亲眼见到"豫州"界碑
(一)那些年追过的九州设定
记得有位作家说过:"好的架空世界要让读者觉得本该存在。"当看到不同典籍对九洲的记载差异时,我突然理解了这句话。淮南子》里说"天地之间,九州八柱",而《河图括地象》却记载"昆仑之墟,下通九洲",这种矛盾反而让幻想有了扎根的土壤。
文献 | 九洲名称 | 核心特征 |
《尚书·禹贡》 | 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 | 以山川为界的行政区划 |
《尔雅·释地》 | 新增幽、营二州 | 包含理想化的地理描述 |
《吕氏春秋》 | 中央曰豫州 | 与星象对应的宇宙观 |
二、行走在现实与幻想之间
2012年去武汉出差,特意绕道黄鹤楼。站在"惟见长江天际流"的观景台,手机突然震动——是游戏里结拜的"青州"兄弟发来消息:"大哥快上线!咱们的扬州城要被攻打了!"那一瞬间,江风裹着水汽扑面而来,竟分不清耳边的呼啸是来自现实还是游戏音效。
这些年陆续走过些地方:
- 在徐州博物馆见到汉代"彭城"瓦当
- 青州古城墙下的夜市吃过烧烤
- 荆州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寒光凛冽
(二)当考据癖遇上创作欲
有段时间沉迷考证各版本九州分野,发现个有趣现象:《禹贡》里的"导山导水"体系,和现代游戏里的地图解锁机制惊人相似。比如必须打通梁州的岷山才能进入荆州,这设定简直像在古书里埋了彩蛋。
三、九洲给予的意外馈赠
去年整理旧物,翻出2006年的记事本。泛黄的纸页上歪歪扭扭写着:"冀州主城要有青铜巨鼎,扬州该有个种满琼花的水上集市..."如今看来稚嫩的设定,却让当年的我对着《水经注》查了整晚资料。这种笨拙的执着,大概就是九洲给我最好的礼物。
最近在重读《读史方舆纪要》,书页间突然飘落张超市小票——2017年4月3日,买矿泉水时顺手记下的灵感:"幽州铁骑的铠甲纹路,或许可以参考辽代墓室壁画..."原来这些年的生活早与九洲难分彼此,就像茶水浸透的竹席,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。
(三)仍在继续的旅程
上周收到读者来信,有位姑娘说在我的小说里找到了家乡梁州的影子。她不知道的是,文中那个飘着茱萸香的小镇,原型其实是我外婆家的菜市场——挂着风干腊肠的摊位间,老人们用方言争论该用几钱川穹炖汤,那种市井烟火气,倒比任何奇幻设定都更接近我心中的九洲。